着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提高,全球糖尿病患病率持续攀升。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025年发布的最新数据,全球糖尿病患病率达11.1%,相当于每9人中就有1名患者。其中,中国是全球拥有最多糖尿病患者的国家。
目前,糖尿病治疗药物主要有小分子类(如二甲双胍)、肽/蛋白类(如胰岛素、GLP-1受体激动剂)以及处于研发阶段的核酸类药物,如ASO、siRNA、mRNA等。
注: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RNA药物或将引领未来疗法
目前,多种针对糖尿病的RNA药物已进入研发阶段,展现出巨大的治疗潜力。其中,mRNA疗法、siRNA/ASO和circRNA是较具前景的三大方向。随着递送技术的突破和临床研究的推进,RNA药物有望成为糖尿病个体化治疗的核心手段,并为部分患者实现“功能性治愈”带来可能。
糖尿病并发症——DFU
糖尿病不仅威胁血糖控制,更伴随多种严重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足溃疡(DFU)。其中,DFU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其预后甚至比多数癌症更差。
挖掘DFU新型治疗靶点
除了编码治疗性蛋白的RNA药物外,多种非编码RNA,如circRNA、lncRNA和miRNA,被证明在糖尿病中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影响许多信号通路。不少研究正探索这些非编码RNA作为癌症领域的治疗靶点,为治疗糖尿病和预防或减缓其并发症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 新治疗靶点的发现:circCDK13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李海红研究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付小兵院士和张翠萍研究员团队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个新的DFU潜在治疗靶点——环状RNA circCDK13,circCDK13在糖尿病足溃疡(DFU)的组织中表达下调,并可以促进人真皮成纤维细胞(HDF)和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HEK)的增殖和迁移。团队将circCDK13装载到小细胞外囊泡(sEV)中,并证实circCDK13oe-sEV能促进糖尿病小鼠模型的伤口愈合,具有糖尿病创面愈合新型治疗策略开发的前景。[1]
circCDK13靶点发现及验证思路
开发创新circRNA蛋白代替疗法
VEGF在DFU的血管生成和促进创面愈合中起重要作用,是目前公认最有效的治疗性细胞因子之一。然而,由于VEGF稳定性差,易于降解,难以持续地将其输送到创面部位并发挥药理活性。而circRNA可提供更稳定、更持久的治疗策略。
东南大学李新松教授团队联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整形外科专家郭宗科主任团队开发了一种U-LNP/VEGF-A circRNA药物,该药物是基于U-105可电离脂质的LNP包封编码VEGF-A的circRNA形成的。U-LNP/VEGF-A circRNA通过原位长效表达和释放VEGF-A,加速糖尿病足溃疡模型小鼠的创面愈合,可能成为一种有前景的DFU治疗药物(已申请发明专利)。[2]
基于circRNA新靶点的发现,新药物的开发为疾病治疗提供了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不仅有望填补现有临床治疗空白,更可能成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治疗的突破性方向。
然而,要实现这一潜力,仍需在多个关键环节取得进展:包括circRNA药物的优化设计、递送技术的完善、规模化生产工艺的建立,以及系统的临床前药效学和安全性评价等。吉赛生物为全球合作伙伴,提供从早期研究到商业化生产全流程的CRDMO解决方案,助力circRNA新靶点转化与新药研发加速!
参考资料
[1] Huang Q, et al. circCDK13-loaded small extracellular vesicles accelerate healing in preclinical diabetic wound models. Nat Commun. 2024 May 9;15(1):3904.
[2] Liu J, et al. VEGF-A circular RNA sustains in situ long-term expression of protein to accelerate diabetic wound healing. J Control Release. 2024;373:319-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