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ENESEED

只做转录组测序有些单调?加个蛋白组研究吧!

发布时间:2024-08-20        浏览量:[ 296 ]


想让研究内容更丰富,研究再拔一拔高度,那就分析分析蛋白组!


为什么?


蛋白质是生命功能的执行者,直接体现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蛋白质组学是指在大规模水平上研究蛋白质的特征,蛋白组研究可以反映、注释和表征特定表征或疾病相关的蛋白质,为预测、诊断、治疗和预防医学应用发展奠定基础。


如果说基因组学是研究基因可以接受什么任务,转录组学是研究基因即将执行什么任务,蛋白组学就是研究基因正在执行什么任务。


人类的基因组有2万多个基因,由于转录过程的可变剪接,约有10万个转录物,而翻译过程的调控也存在多样性,翻译的肽段会进行空间折叠和修饰,最终产生100万种蛋白形态。因此蛋白组研究能反应更直接、更丰富、更复杂、更有针对性的问题。


01 蛋白组研究的特点


① 特异性


不同组织不同时期蛋白组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② 复杂性


蛋白数目远大于基因,蛋白翻译后修饰调控和互作使机制研究更复杂。


③ 直接性


蛋白是基因功能的执行者,直接调控生命活动和性状。


02 蛋白组研究内容


蛋白质表达时间和定位;产生速率、降解速率和稳态丰度;修饰;亚细胞水平的移动;参与的代谢途径;蛋白质与其它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03 蛋白组研究应用领域


(一)基础医学/生物医药领域


① 诊断标志物发现:


筛选和鉴定疾病特异的生物标记分子,作为疾病诊断的重要证据。


② 治疗靶点挖掘:


识别与健康或疾病相关的蛋白质作为潜在治疗或预防靶点,分析蛋白质靶点的可药性,针对靶点设计和开发新药。


③ 新药研发:


一方面可以研究候选药物成分,另一方面可以联合转录组信息分析药物作用机理和毒理,筛选有效药物,改进药效和药物安全性。


④ 调控机制研究:


研究蛋白质之间、DNA/RNA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基因之间的协同和拮抗作用,理解生物网络和系统生物学。


⑤ 蛋白质结构研究:


针对未知蛋白质或多肽,分析其氨基酸序列并预测空间结构,以及研究其功能作用,改进基因注释,发现新基因功能等。


(二)其他领域


①农林


抗逆胁迫机制,生长发育机制,育种保护研究等。


②畜牧业


肉类及乳制品等品质研究,致病机理研究等。


③微生物


致病机理,耐药机制,病原体-宿主相互作用研究等。


口说无凭,拎一篇转录组和蛋白组联合分析的好文出来瞅瞅~


猴痘病毒感染的多组学特征分析


标题:Multi-omics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monkeypox virus infection[1]


影响因子:14.7


杂志:Nat Commun


发表时间:2024年8月8日


研究对MPXV感染的原代人成纤维细胞的转录组、蛋白质组和磷酸化蛋白质组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多组学分析(蛋白组研究使用了DDA-label free的技术),以深入了解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除了预期的免疫相关通路的扰动外,从多组学分析中还发现了HIPPO和TGF-β通路的调控;根据宿主和病毒蛋白的动态磷酸化,发现MAPK是MPXV感染细胞中差异磷酸化的关键调节因子。该研究多角度的数据集突出了MPXV干扰的基因和信号通路,丰富了目前人们对痘病毒的了解。



图1 MPXV感染原代人包皮成纤维细胞的多组学分析。a-g:感染MPXV的HFFs在感染后(h.p.i)0、6、12或24小时进行转录组、蛋白质组和磷酸化蛋白质组的分析。b, d, f:在MPXV感染后的特定时间内显著改变的宿主转录物(b)、蛋白质(d)或磷酸化位点(f)的数量。c, e, g:散点图描绘了MPXV感染的HFFs和相应时间点的mock对照之间转录本(c)、蛋白(e)或磷酸位点(g)的丰度倍数变化。



图2 MPXV感染HFFs多组学分析中的病毒蛋白动力学。感染MPXV的HFFs蛋白质组中病毒蛋白(a)、磷酸化蛋白(c)丰度的二维UMAP。b:病毒蛋白的个例。d:病毒蛋白上磷酸化位点的个例。e:单个病毒蛋白(中)上,病毒磷酸化位点(上),宿主激酶(在病毒蛋白的磷酸化位点上鉴定的基序)(下)的数量。f:相对于所有检测到的磷酸化位点,病毒磷酸化位点上富集宿主激酶。



图3 MPXV多组学数据集系统分析。a:多组学数据集中有意义数据的综合通路富集分析。b:MPXV感染细胞在不同组学水平激活的差异通路,以及相关调节剂的子集。c:MPXV(本研究)、VACV28和MVA30中显著改变蛋白的基因集富集分析。


吉赛生物提供专业、多维度、一站式


多组学及组学联合研究解决方案




//蛋白组研究技术//




根据研究策略的不同可分为非靶向蛋白质组学和靶向蛋白质组学。


非靶向蛋白质组学:又称发现蛋白质组学,不需要事先了解目标蛋白的信息,能够对蛋白质样本进行全面高通量的定量和鉴定,可以同时检测和分析样本中的多个蛋白质,更关注蛋白质筛选和动力学。


靶向蛋白组学:通过预先选择目标蛋白针对性的分析复杂混合物,进行定量和分析,类似ELISA或Western blot等技术,更侧重于检测目标蛋白质/多肽的绝对定量。


01 非靶向蛋白质组研究技术


数据依赖性采集模式(Data dependent acquisition,DDA)和数据非依赖性采集模式(Data independent acquisition,DIA)是质谱分析中常用的二级质谱数据采集模式。


DDA


在一级质谱的每个时间窗口进行检测循环时,选择性采集信号相对较强的肽段离子进入二级质谱碎裂。因此,DDA无法有效的采集到信号强度较弱的信号离子,限制了检测灵敏度,采集结果具有一定随机性,无法对大量样品完成可重复性的位点分析。


代表性技术:


4D-Label-free:无需化学标签(如同位素)标记蛋白;DDA采集模式;利用四维(保留时间、质何比、离子强度、淌度)分离离子。


DIA


采集所设置的最低强度值以上的所有肽段离子进行二级质谱分析,遗漏的数据少,准确定更高。


代表性技术:


① 4D-DIA:4D和label free蛋白组技术基础上,采用DIA采集模式。


② Astral DIA:基于新一代 OrbitrapTM AstralTM 高分辨质谱仪,结合了四极杆质量分析器(Quadrupole)、轨道阱质量分析器(Orbitrap)以及全新非对称轨道无损质量分析器(Astral)。


DDA和DIA两种质谱数据采集模式各有其利弊。


DDA方法采用较窄的窗口筛选目标离子,减少了干扰离子,可提供较高质量的碎片信息,适合大规模样品的分析;但DDA分析重复性较差,有时候会出现采样不足或数据丢失的情况,即MS/MS信息的覆盖率较低。


而DIA扫描范围更广,重复性好,通量高,可分析低丰度蛋白;但对质谱系统的分辨率要求较高,产生的大量质谱数据造成数据分析困难等问题。


02 靶向蛋白组学


P7k/11k:化学合成并修饰得到DNA适配体(Aptamer),筛选出针对目标蛋白特异性识别的适配体。其能够达到与单克隆抗体相当的亲和力,进而对目标蛋白进行广泛、特异、准确地定量分析。


Olink:基于PEA技术(Proximity Extension Assay,PEA)的靶向高敏微量体液蛋白质组学,通过抗体对目标蛋白特异性识别、结合抗体末端寡核苷酸序列的扩增,实现对疾病与生理过程中血清、血浆等各类体液样本中目标蛋白的定量分析。


PRM:基于LC-MS/MS的靶向蛋白质分析技术,能够对目标蛋白、目标肽段(包括发生翻译后修饰的肽段)进行高选择性、高特异性、高重复性和高准确性检测,实现对目标蛋白/肽段的相对或绝对定量分析。


参考文献


[1] Huang Y, et al. Multi-omics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monkeypox virus infection. Nat Commun. 2024, 15(1):6778.